第173页

柳庭璋深深呼吸,脑子里轮番闪过圣人贤者的诸多言论、顾采薇与他教学相长的笔谈、云王与其拥趸通过他们师徒传递的治理方略,他逐渐从中抽取合宜的内容,梳理归纳,形成自己的完整文章框架。

“儒家曰以仁孝教化治天下,法家云严明律法则天下安。生以为,治大国若烹小鲜,治小县亦如是。”柳庭璋破题论述。

之后,他写道,治县重在牧民,让民众得到实惠。治国重在用官,以官触达民众,稳固载舟之水,则目标相同。然而大小迥异、资源不同,则手段两别。

以农桑为例,治一县不可贪多求全,要根据当地水土和农人的耕作习惯,官府引导大家合理顺时,种好适合当地的农产。

但是治一国则要注重南北差异、山泽之别,尽力避免同种农作物太过泛滥,例如养蚕的桑树,不能挤占根本的粮食庄稼等,国家就不能一味顺从自然,而要适当筹谋干预。

以税赋为例,征收过程、如何使用、如何分配,百姓出钱出粮还是出物或者出力,县与国都有不同的说法讲究。

柳庭璋洋洋洒洒,将许多方面逐一列举对比,言之有物,自觉下笔如有神,笔随心动,好不畅快。

从腹内酝酿、打草稿、逐字推敲增删,不知不觉过了午时,柳庭璋完全忽略了饥饿之感,仿佛进入了物我两忘之境。

下午的日头正好,秋日暖阳一视同仁晒到考生们,柳庭璋最终成文收笔。

他看着手边墨迹淋漓的策论,就像是农人看到丰收硕果的田地,心满意足而充满期望。

金乌向西,黄昏暧昧,意味着这次恩科的第一关会试就要结束了。

收卷之后,云州本地来的举人们像是守着主心骨一般,围绕着柳庭璋,前前后后、三三两两向驿馆走去,一路闲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