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1页

按着牌子上面的序号来分配号舍,赵平安就在中间的位置。号舍极小,只放的下一桌一凳,好在赵平安身量小,所以空间还算得上宽裕,若是遇上那体型大些,比方说他小舅那样的,绝对是煎熬。

先是把行李收拾收拾,在收拾的过程中,他还不忘给自己烧上一碗热水。早上脱衣服还是被冻着了,万一受了凉可就完了,冲上一杯滚滚的人参谷粉,顿时都觉得胃里舒服多了。

前期的准备工作就绪以后他便安安静静的等待着,没多久,代表着考试开始的锣铜锣声被敲响,考官们也将考卷一一发了下来。

第一场是考“帖经”,就是从四书中挑出几行内容,然后要求应试者补充中间缺失的内容,类似于现在的填空题。

四书,分别为《论语》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孟子》,四书总字数为十七万一千二百四十字,其中当以《孟子》的字数最多,足足占了十五万字,而其余的只有两万多字罢了,

而五经指的是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礼记》《周易》《春秋》,足足十九万一千一百五十二个字。

这九本书加在一起总共三十六万多字,不算进书院之前所学时间,只算入学以后,赵平安寒窗苦读六年,哪怕他每日只背上一百多个字,这三十六万字的背诵也足够了。

打开考卷,第一题

子曰:舜其大孝也与!_______尊为天子,富有四海之内__________。

第二题

唯天下至诚,__________知天地之化育。

……

考题足足有好几页,都是些诸如此类的从四书五经中挑出来的题目,整场考试只有一个多时辰,赵平安更愿意以小时来计算,差不多就是两个半小时。

时间虽然相对有些紧凑,但也足够,不是什么大问题,似他们考试都是先在稿纸上写上一份,然后等写得差不多了觉得都正确了再誊抄在考卷上。整张考卷最好一字都不要出错,能够显得卷面会更加整洁,但若是出错了也没办法,只能说影响排名。

只不过是最基础的背默和补充内容罢了,他能背出来,旁人也能背得出来,但这考试也不光只考背诵,字体也是占了很大的一部分。赵平安真的要感谢从前教他写字的那老秀才,如今他这一笔字都是那老先生一把手给教出来的。

童子试不是乡试,童子试人数多,就像过筛网一样,每场考三天,每场都会进行排名,上榜后的考生会间隔两个月再进行下一场的考试。

如今的考卷都是分开发放,并不需要熬夜去写,但等到乡试的时候便就不同,需要连夜来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