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晏语塞,不知再如何开口。
马车行经过一处高门时,宁瑞臣忽然转过头。
“停车,停车。”宁瑞臣掀开马车前悬的大帘,向外倾出半个身体,那边是忠义伯府的方向,遥遥看过去,有一块方用罩着红布的匾额,正套着绳索,由两个人架在梯子上,合力抬起,缓缓向门楣上挂。
“那是……”谢晏跟着探出身子,想看一看,可那帘子却重新盖上了。
宁瑞臣缩回来,抖了把衣裳,一双眼睛翘着,难掩笑意。
“怎么了?”
这是他今天头次这样笑,整个身心都与方才的紧绷不同:“没什么,朋友要回家了。”
第43章
宁瑞臣口中这个朋友,谢晏没工夫细想,眼下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干。
从三山街回来,崔竹就闭门谢客,一张帖子也休想进他的家门。谢晏吃了几次瘪,不得不回转,专心扑在商铺的生意上。
实际上,谢晏重回南京,并非出自他本意。他是受了常喜的任命,掌管了清凉山下一条街的商铺的。至于个中缘由,谢晏在常喜家中饮乐时,偶尔从那些家养小戏子的口中里探听出一二。
商会和常喜的盟约算不得牢靠,况一个常年横行松江,一个则在南京盘踞,中间有点什么,难免要大动元气,常喜这么调度,无非是不信他。
好在常喜并非小器之人,出手慷慨,除了一整条江淮的关卡,还有两成的商税减免。何况开年后,正是商会易权之时,谢晏自然愿意投诚,有了这个倚靠,从此商会之中的成员,已然以他马首是瞻。
可是崔竹……谢晏十分头痛,崔竹眼下监管江淮,似乎连常喜都拿他没有办法。谢晏知道常喜想要的是什么,所以才能合作,可是这个崔竹,却好似顽童一般,只管看人出丑,不管哪家利益的。
想到这里,谢晏难免又想到三山街的官廊边那座小戏楼了,这是他几年来头次站在宁瑞臣身边,却荒诞无比。他们也算发小,可如今连个陌路人都比不得,说起话来,三句倒有两句不知如何自处。
他此时竟思绪滞涩,便觉不好,于是连忙写信送去松江府,叫人把他那得力的干将张神秀找来,一同把持南京的商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