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页

这种信重,就等于是在说,我的身家性命就交到你手上了。

从情感上讲,没有人接受的了,毕竟祝英台是一个只有十几岁的黄口孺子,天知道在战场上会捅出什么篓子。

第三十三章

军令如山倒, 并不会因为抱怨而改变。无论如何,祝英台成为了城内集军|政两权于一身的人物。而且只要花木兰还没咽气,就不用担心阳奉阴违的事情发生。

无论设想有多好,理论都要进过实践检验。民间俚语把这个叫做是骡子是马, 拉出来溜溜。

城中已经准备好了秘密武器,但是戏还得做足, 比如说在黄昏偷袭前先去叫阵,最好是输上那么一两场, 助长一下蛮子们的骄气。

这个计划是祝英台在军议上提出来的, 全票通过。而计划的执行人选则是花木兰挑定的,也算是变相为祝英台做事兜底。

除了一些军中高层,没有人知道花木兰正在养伤,原本浮躁的士气在花木兰坐在角楼上饮茶之后迅速的平定了下来。

升斗小民的心思就是如此单纯质朴, 他们固执地相信只要当官的没跑, 这城里头就该是安全的。

淡定地喝完了茶碗里装的药之后,花木兰挥手叫来了一个短兵亲卫, 吩咐道:“你, 来来来, 去把主簿给我叫来。”

前来送药顺带着监督喝药的秦远此时正在收拾茶具,闻言叹道:“英台被你连累得水都顾不上喝,必定是不会来见你的。你给老夫听好了,英台不似你这个没出息的, 已被老夫收为弟子, 承续这岐黄之道。你要是赶把她累着了, 老夫定让你好看!”

“秦师,您还要让我好看啊,今儿个这药已经够苦了。您老宠英台是一回事,干嘛老折腾我啊。”见着老人要怒,花木兰赶紧讨饶:“得得得,算弟子没说,是弟子不争气没有承袭衣钵,可弟子好歹把英台给松了过来不是。有话好说,千万别扎大针。”

遭了花木兰这一番抢白,秦远的胡子更翘了,狠狠一甩袖子:“你别在那耍无赖,休想给老夫我混过去。我来问你,你明明只是伤到了胸前几根骨头,又不是脑子不清醒了,为什么要把指挥权放给英台,她今年还不足十五岁。”

花木兰缓了一会儿,在秦远严厉的目光下不得不开了口:“她天赋很好,又是一副针不扎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疼的性子,主动给她加加担子可以省我很多麻烦。再说了,十五岁又怎么了,我第一次当斥候深入蛮子占领区三十里时也才十六岁。”

花木兰这番解释并没有让秦远信服,而是更加愤怒。

“你这套说辞应付别人或许是够了,但是应付老夫我还不够。让我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