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给你吹首曲子。”齐燕来不知从哪儿摸出了一管竹笛。
宁安抱着膝盖,笛声起初有些不稳,像是急躁又害羞的少年在喃喃自语。齐燕来拿开竹笛,清了清嗓子,垂着眼重新吹了起来。
“柳青青,风缓缓,笑声儿长,花枝儿短,谁家阿囡扑蝶玩……”笛声逐渐成了曲,有了调,散入冬日清晨铅色的垂云间。宁安跟着哼了片刻,开口唱起了这曲小调的歌词。
笛声顿了片刻,齐燕来放下手中竹笛,转头看着宁安。“你……会唱这首曲子?”
“嗯,”宁安看着他的眼眸,那里面有一闪而逝的光芒,“你救我那次,夫人唱给我听的。”
齐燕来记起来了。
是的,踏入天祝皇城前,他曾经来过岳宁安家的小屋。那时候母亲已经病重,他带着最后一丝渺茫的希望,带着她一路赶到天祝皇城。
当时四下传得纷纷扬扬,说是天祝国主为了掩盖令弋公主的不祥身份,搜罗了许多与她同生于刑德相合之日的少女,用于无咎鼎献祭。
阿姐出生也是在刑德相合之日。齐燕来听到这个传言,便即刻启程前往皇城。“来儿啊,”母亲对他说,“为娘临死前的心愿,就是能见你的阿姐一面。”
他那时怎么答应的呢——他说,“好,我带您去见她。”
哪怕只是一块碑,一把枯骨,我也会找到她。或者,找到那个道人。
阿姐齐云晴六岁那年,家中来了个游方道人。此人以善破灾求福闻名于齐安郡,父母为他姐弟二人求福缘,专程将那道人请到家中,双手奉上两人的生辰八字。道人一见二人生辰,先是略微变了脸色,随后便提出要将齐云晴收入门下,带走修行。
齐家父母爱女心切,当下婉拒了道人的要求。道人只道“此命波折,恐有大难”,却不肯明示。见齐家人不允,道人摇摇头,次日一早便辞别而去,自此杳无踪影。
不出一年,在齐安郡上元节的璀璨花灯里,他的阿姐齐云晴就不见了。
像是一粒沙落进了滚滚黄沙中,她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父亲找得白了头,齐府本是齐安郡大族,丢了大小姐这事将近乎全郡的人都惊动了。人们打着火把守在出郡的每一处路口,骑兵御马查勘了每一条小巷,挂了赏金的布告贴满了齐安郡大大小小的村镇……甚至有人连夜去河水中摸了一遍——全都一无所获。
齐燕来就在这一年年无望的寻找中长大了。阿姐留给他最后的印象,还是扎着双髻的模样。她推着他在柳树下荡秋千,口中哼着的便是这首《柳青青》的小调。